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,也是國內兒童肝炎權威的台大醫院兒科教授張美惠指出,目前國內規定為了防止孕婦體內病毒經過胎盤傳染給嬰兒,因此具有B肝e抗原陽性的媽媽所出生的嬰兒,在24小時內須接種一劑免疫球蛋白,並且所有嬰兒都應在出生半年內接種三劑公費B肝疫苗。
張教授說明,不少媽媽以為孩子打了疫苗就沒事,但若母親病毒量太高,仍有一成寶寶會成為B肝帶原者,導致未來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風險高。
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說,自99年9月1日起母親若為B肝e抗原陽性,2008年7月1日後出生且寶寶滿一歲,可免費檢測表面抗原與抗體。
若幼兒沒有產生抗體,可免費追加一劑B肝疫苗,一個月後抽血,若抗體量仍低,再接種第二、三劑。張美惠說,若確認是B肝帶原者,應定期追蹤肝功能,並評估用藥治療。
過去醫界認為,一般人接種B肝疫苗多年後,即便測不到B肝抗體,免疫系統仍可能保有記憶,即所謂的「免疫記憶」,只要有B肝病毒入侵,人體就能動員免疫細胞抵禦。然而,一旦B肝抗體消失後,究竟還有多少人尚有免疫記憶?一直沒定論。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根據過去國內高中生B肝抗體調查推估,大學生B肝抗體喪失比率應已達八成,這次研究進一步發現,無抗體的大學生有高達八成比率免疫記憶消失;換言之,所有大學生族群中,約有六成四既無抗體、也無免疫記憶,對B肝病毒幾無抵抗力。黃立民表示,台大團隊調查了一百二十七名出生後曾接種B肝疫苗,但已測不到B肝抗體、也未遭受B肝病毒感染,年齡在十八到二十三歲間的大學生。
這些大學生在補接種一劑B肝疫苗後,一個月與半年後再接種第二與第三劑疫苗,並檢驗體內抗體濃度,是否達到所需的10 mIU(千分之一國際單位)。結果顯示,補接種第一劑7-10天後,大學生的血中B肝抗體提升到足夠的比率僅達20.5%,直到接種第三劑後,才提升到 99.2%。
黃立民醫師建議,體內已無B肝抗體者,接種一劑B肝疫苗後,可在第七天時驗血測定抗體,如果抗體濃度超過十mIU的標準,代表免疫記憶尚存,打一針就可維持十到十五年,反之,若接種第一劑後抗體依舊不夠,就得補接種第二、第三劑,才能達到相近的保護效果。
資料來源:周怡宏醫師部落格
留言列表